楞伽经 130:停留在经典上看看、说说是很悲哀的,经验第一义谛才是可贵的修行
楞伽经【六】03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楞伽经(六)03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【义贯】“大慧白佛言:世尊,若一切”诸“法不”曾“生”起“者,则”能“摄受”以及所摄受之内外“内”就是六根,“外”就是诸法。则内外诸“法”皆“不可得”,如是则不得言有一切诸法,因此,一切法皆是无性,以根尘等“一切”诸“法”皆“不”曾“生故”;是故一切法便无实,但有名字,而如来之名字亦如是,并无其实;“若”如来之“名字中”为“有”实“法者”,此实法为何?“惟愿”世尊“为”我解“说”。【诠论】大慧在此所说的要义为:既然一切诸法不生,则于其中定无有少法可得;若一切法中无有少法可得,则又说谁是如来之异名?亦即:名字之下,并无所名之实;若如是者,则如来法身同彼根尘,皆悉无性。
【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吾当为汝分别解说。大慧白佛言: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我说如来非无性,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,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,亦非无义。】
佛告大慧,说:善哉善哉,谛听谛听,好好地注意听,善思念之,吾当为汝分别解说。大慧白佛言: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我说如来的法身非是无性,不是落于断灭的,非无性就是非无法,非落入断灭的无法。我说如来非无性,我说,我所说的如来法身,并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无法,无性就是无法。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,也不是在相上说空相的不生不灭,就能摄一切法,亦非不生不灭所摄之其他的一切诸法,因为只有真如心是真不生不灭,那么“相”的不生不灭,只是“理”而已,“理”必须由“智”来证。所以一个是站在无常讲不生不灭,就是“相”的角度;一个是站在“体”的角度讲不生不灭。
诸位!“相”的角度讲不生不灭,但有“理”——不生不灭的“理”;“理”必须由“智”有真如体性来证,所以法身由智慧来证得,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桌子可以成佛,椅子可以成佛,因为它没有智,所以法身由“智”来证得。因此也不能说:这个不生不灭、缘生无性的相上空性。也不能说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诸法,就包括了一切。那么如来的法身的不生不灭,是亘古以来常存的。所以如果说从“相”上计不生不灭,是讲空性的“理”;如果说从“体”上讲不生不灭,这是实相,就是亘古以来常存,一直存在的不生不灭。所以说,亦非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诸法。亦不待其余的缘显不生不灭,因为法身是绝待、离缘故,法身亦非空无所有,因为法身有自体性。所以讲:诸法空无自性,是在告诉你诸法无性,没有真实义,所以不要执著;讲诸法有真如自体性,是告诉你诸法有存在的真如自体性,讲这个时候的自体性,是说:它存在,相,它存在着真如的理,可是由真如的自性来证得的智慧的证得。因此不生不灭通于无常,也通于常。但是真正的真如,所以不落入无常,无常本空;也不落入常,因为它能依体起用。
【注释】“我说如来非无性”:我说如来之法身非是无性。“无性”,即无法。“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”:法身亦非同于由不生不灭所摄之其他一切法。因为不生不灭有两个角度的差别,来解释有二种差别:法身之不生不灭,以及诸法之不生不灭。诸位!法身的不生不灭旁边一定要记着,这是用智慧去证得,一定有智慧的,以智证得法身,法身用智慧以自体亘古湛然灵常,而称不生不灭。我们原有的智慧、原有的法身,原有的灵觉自性、智慧,就是法身自体亘古以来湛然灵常,而称不生不灭。诸法以缘生无性,注意!但有“理”而无“智”,所以不能叫做法身。诸法以缘生无性,诸法以缘生无性什么意思?但有无生的理,可是它没智,所以诸法以缘生无性,而称不生不灭。同样称不生不灭,对不对?同样不生不灭,是要有真如的心体才能证得,此二种不生不灭名虽同,而其内涵则大异其趣。质言之,直截了当说,依相而入的,即诸法以无常而言不生不灭,无常就是生灭,生灭就是相,相就是无常,无常就是生灭,生灭就是缘起,所以站在相、空相,讲不生不灭;站在无常,当下即空,讲不生不灭。站在法上,由法来讲,当下就是空相的无法——不生不灭的法。
所以从无常契入的空相,这个是但有“理”而无“智”,但是必须要由人会归到人的心,才能够理解这个不生不灭、无常当体即空的道理。如果没有智慧,怎么去理解万法生灭、当体即空的不生不灭呢?回归到最后,还是心。所以说依相而入的角度来讲,诸法以无常,无常就是空,空就是无相,而言不生不灭。接下来,是依体而悟入不生不灭。依体性的法身以有常,前面是以无常,现在是以有常,有常就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,有常就是诸法实相,故不生不灭。而说不生不灭。所以不生不灭名同,而所代表之意义是不一样。所以一个站在相上的缘起说诸法以缘生,就是相上的缘起说,一个是站在体性,亘古以来常住说,这完全两种不生不灭,不一样!但最后悟道的人就没有内外,也没有差别。所以说,不一样是对众生的角度讲,要究竟处,答案:唯是一心,还是真如。“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”:法身亦不待余缘而显,故不生不灭,以法声绝待、离缘故。“亦非无义”:法身亦非空无义,乃有其自体。
【义贯】“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”,汝能作是问,“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吾当为汝分别解说”其义。“大慧白佛言: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我说如来”法身,“非”是“无性,不是断灭的无性,亦非”同于由于站在相上说的“不生不灭”所“摄”之其他“一切”诸“法”;站在相上不能摄真如,站在相上说的“不生不灭”,所“摄”的其他“一切”诸“法”;它没有办法摄受真如,不是站在心体的角度,法身“亦不待”余“缘”而显“故不生不灭”,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;心的体性,这个是真实义,所以,法身“亦非”空“无义”,乃有其自体性。所以讲真如有其自体性,是站在它一直存在,亘古以来,我们的体性;可是它是无相,唯证相应。我们讲真如无自体性,是说:真如无相。讲真如,空无自性,是说:真如没有相,空无自性。如果真如有其自性,就变成落入自性见。
好!现在为了又强调,怕落入断灭,佛又讲:真如有其自体性,真如,牛都有牛性,马都有马性,为什么真如没有自体性?真如有其自体性,牛跟马,强调有其自体性,在强调缘起说,说真如有其自体性,是在强调那一颗真如的实在的、存在的,只有圣人相应、证入、契入的那个是实实在在的存在,但是,它说不出所以然,每一个人都有。这不是凡夫、愚痴的凡夫所能理解,要证悟到真我、无我的人,就能够相应,真如有自体性。你看这个佛,有多么地慈悲。讲无性,怕你堕入断见;讲有自体性,怕你堕入有见、常见,因为这两个都是外道,所以又必须用“有”来破“无”,又必须用“无”来破“有”,然后又必须建立“有”跟“无”来说明,建立“有”跟“无”来说明,又必须全部扫光,扫光以后,又说它是存在,那真的很难搞,真的,真的不好说法。
所以师父把四十年来体悟的,就把它告诉你,告诉大家。大家就知道说,所以一个法师你真的要吃过苦头,要不然的话,你上台讲经会离经叛道,会背离正法的。因此,要好好地了悟这个究竟义,才不会被这个语言、文字所绊倒。这个要没有真枪实弹证入、契入,你讲这边,倒这边;讲右边,倒右边;你讲中间,倒在中间,因为你不晓得那个是什么!所以我们了解佛的这个苦心、大悲心。他怕你不懂,所以一直在这边每一个动点在契入。在座诸位!你们也是在等待机会,在等待机会,这些名相来讲,哎呀!对初学佛法来讲,很陌生,可是久了,一次又一次,这一次厘清一些观念,欸!这个月再厘清一些观念,今年过后成熟了很多,再厘清一些观念,慢慢……契入、慢慢契入,最后就是,一针就见血。
就像你在打靶一样,你是军事训练在打靶,一百码,啪!哇!这怎么打都打不到啊,是不是?我们高中有去学那个军事训练那打靶,那一天又没戴眼镜去,打靶,一次两次,这个要训练,久了以后,人家那个奥运的神射手,奥运的,一百码,啪!一下子就中(zhòng)心,打中这个红心,为什么他一下一枪就可以打中红心呢?训练几十年。佛法也是这样子的啦,一直训练、一直训练,到最后一个念头起来,就一针见血地见真如。所谓的培养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就在等那一刹那——顿悟,顿悟以后,所有的法,完全都可以理解,但是这个顿悟,从渐来的,不坏渐次第的。这个渐次第就是等待在顿悟,而顿悟就是方便安立次第。所以佛法既顿又渐、既渐又顿,不可以坏了因果次第的渐教,同时你要达到最圆满究竟地回归当下,你必须要圆顿教,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什么法统统要,四谛也要,十二因缘也要,六度也要,最上乘,即心就是佛也要,统统要,为什么?各各根器不一样,统统不一样。
【大慧,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,彼不生者,一切外道、声闻缘觉、七住菩萨,非其境界。大慧,彼不生,即如来异名。大慧,譬如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,如是等诸物,一一各有多名,亦非多名而有多性,亦非无自性。】
解释一下:大慧!我说意生法身,意生法身就是我们简称意生身,就是如意所生的自在的法身如来名号。彼不生而生,生而不生,这种不生而生、生而不生,这种非常深奥微妙的境界,一切外道不能知,一切声闻缘觉没有份,连七住地,七住就是七地,指七地菩萨,这个“住”,不是指信住行向地那个“住”,是连七地菩萨都不能了解佛的境界,非其境界,就是连七地菩萨——七住地菩萨,加一个字才看得懂,七“住”地菩萨就是七地菩萨,也非其境界,连七地菩萨都不能了解意生法身,那何况七地菩萨以前的众生?大慧!彼不生不灭,就是如来异名之一。大慧!体本来是一,但是有众多的名。大慧!譬如帝释天的释提桓因,释提桓因以前又叫做因陀罗,释提桓因又叫做释迦,跟释迦牟尼佛同名字,释提桓因以前叫做不兰陀罗,这些都是跟释提桓因同名字,如是等诸物,一一各有多名,但并不是多名就有多种体性,体性是一而有多名。佛性是一,而有多名也是一样,亦非无自体性。
【注释】“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”:“意生法身”,即(就是)意生身。以如来法身如意自在,故(所以)意生身即(就)是如来法身之名号。“彼不生者”:“不生”,指不生而生。谓意生法身实不生而生,生而实不生。“一切外道、声闻缘觉、七住菩萨,非其境界”:谓意生法身不生而生,生而不生之境界,不但凡夫、外道、邪见人、小乘人不能了知,即七住地之菩萨亦不能知。“七住”,即(就是)七住地,亦即(也就是)七地。以意生身,乃八地菩萨证无生忍后,而现之微妙意生身,其实则是无生示生,生即(就是)无生,此(这个)境界,七地犹不能了,何况凡愚邪小?“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”:此为帝释天之诸异名。帝释天之名有多种,其中之一为:释迦、提桓、因陀罗(SakraDevānām Indra),简称释提桓因。释迦义为能,或者是能仁。提桓,又译为提婆,义为天。因陀罗义为主、因陀罗是说主、或者是帝。合起来之义为:能仁天主、或者是能仁天帝。“不兰陀罗”,与憍尸迦同为帝释昔为人时之名。《大涅槃经》曰:“如帝释,亦名憍尸迦,亦名富兰陀罗。”
【义贯】“大慧,我说意生法身”即“如来”之“名号”,以如来法身如意自在故。“彼”意生法身“不生”而生,生而不生之深密微妙境界“者”,于“一切外道、声闻缘觉”乃至“七住”地“菩萨”皆不能了,以“非其境界”故。“大慧,彼不生”不灭因此“即”是“如来异名”之一。“大慧,譬如”帝释名为“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,如是等诸物,一一”皆“各有多名”,然“亦非”因有“多名而有多”体“性,亦非”因有多名而“无自”体“性”;如来法身亦然,非因有多名而有多性,亦非因有多名而无自体性。简单讲就是: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讲来讲去,都在讲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。
美国有一个父亲,他很爱这两个男孩子,他认为这样教法不会成长,我觉得这个跟佛法有关系,他就用那个小飞机,用小飞机载到太平洋一个孤岛,没有任何人到达的地方,只带着海水淡化器。海水淡化,因为没有水喝啊,带着少许的工具,带着两个儿子去,去一个礼拜,同时带那个发射器,如果有万一要求救的时候,SOS、SOS……就带着这个两个儿子去无人岛,不准带吃的唷,统统不准带吃的。这两个孩子在家里太好命了,太好了,要吃吐司,妈妈把它搞定;要喝什么牛奶,妈妈泡。他认为这样不行,有时候食物他会浪费哟,食物会浪费。这个爸爸就带这两个儿子到太平洋一个无人岛,飞机到达一个地方,就坐船到那个无人岛,进去什么统统不带,没东西吃啊,没东西吃开始去摘椰子,然后就捕鱼、捕鱼,开始捕鱼啊,不然没东西,也没有蔬菜,对不对?那就自己来,什么统统要自己来,知道吗?他们上去的时候……有时候要钻木取火,噗~呼~我们现在打火机,噗!就有(火)了。
爸爸就是要让他吃苦,没有火,没有火种,呼~然后把那个椰子壳,干的椰子壳撕开来,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,准备做那个火种,钻木取火用的,然后有烟一点点,呼~呼~呼~烟,呼~搞得那个儿子啊,只有起一个火,满身大汗。捕鱼啊,他们做那个三个叉子,三个叉子,叉子,因为没有东西吃,你不捕鱼你就会死,故意不带任何东西,爸爸也是,统统自己来,没有水、没有电,他要让他亲自去体验,去叉鱼、去捕鱼,结果一下去的时候,那个脚,被水母割伤,还有珊瑚割伤,欸!统统……要吃一条鱼,我们在一般来讲,菜市场买就有了。他不是,让你吃一餐,有时候捕了整天,捕不到一两条鱼,捕不到。爸爸就是这样教育儿子,爸爸也跟着一样吃苦。晚上,晚上没有东西吃,晚上没有东西睡。那个棕榈叶,棕榈叶你知道吗?那个棕榈树,棕榈叶摘下来,然后打在地铺上,下雨没地方,找到一个比较能够躲的地方,用那个简单的枯木遮障起来,然后棕榈叶盖起来、盖起来、盖起来。在家里,要暖气有暖气,要冷气有冷气,对不对?爸爸:不行!爸爸跟他一样吃苦,爸爸是高阶的主管。喔!这两个儿子真的吃尽苦头,要冷气没冷气,要暖气没暖气。那个水啊,海水淡化咸咸的,这个就是随便开都有矿泉水,结果这两个孩子七天,七天,就像转变一个人一样,转变,完全转变,这个成熟了。回到家以后,任何一点剩下的饭菜都不敢丢掉,非常地珍惜,冷气不随便开,水喝够就好,不浪费、不浪费……结果这两个孩子,本来品行啊,爸爸妈妈都很担心,结果去无人岛生活了七天,这个孩子心智成长了。
这个佛教讲的叫做:经验第一义谛,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。如果但说理论,不能契入真实的第一义谛,没有真枪实弹的经验第一义谛,你所学的法,都是空口说白话而已。就像这两个孩子,他没有经过这个七天七夜,这个无人岛什么统统没有,你要求生存就是必须要这样活,回来对妈妈多么地感恩,对爸爸多么地感恩。哎呀!爸爸妈妈都说:我带这两个孩子去无人岛七天,我捡回来了两个孩子,意外地又得到这两个孩子的心,要不然这两个孩子实在不懂事,去七天以后变成非常成长、非常懂事。欸!非常懂事。我也准备要带你们去无人岛,(师父笑)来过那种日子,没水没电,统统没有。七天回来就真的!……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,小孩子太过好命,好命到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珍惜,不晓得什么叫做珍惜,不懂啦,不懂,不曾过辛苦的日子。
这个就告诉说:修行是真的要吃苦。修行就是:条件一、不怕苦、不怕死,发大菩提心。所以我觉得这个爸爸做得真的是了不起,带这个孩子到无人岛求生,要活下去就是这样做。我想说我看到这篇报导,如果我们去就死路一条,那个岛就只有椰子,椰子而已。捕鱼,你能去杀生吗?那个小岛只有几公里,你不能捕鱼,没有食物吃啊。你知道吗?你们不晓得那个椰子是很冷的东西,如果没有东西吃,只有喝那个椰子,我跟你讲你那辆125的,噗~(师父意思是喝椰子汁会拉肚子,作出拉肚子的拟声)我不骗你,你跑厕所都来不及,不骗你的,因为那个太冷了,那个椰子非常地冷,那个一喝下去的时候,哇!那个跑厕所跑不完,真的!这是一个故事,轻松地这样讲,给大家讲故事,就是这个无人岛的经验,跟我们修行的经验第一义谛,都是如此地重要,换句话说,这个人懂得经验的第一义谛,不是空口说白话的,也不是只有听经闻法的,他必须经过逆境、顺境,逆境、顺境,千锤百炼,才得到经验第一义谛,所以经验第一义谛,才是真正修行人的金字招牌,其他都是空口说白话的。
959页【如是大慧,我于此娑呵世界,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,愚夫悉闻,各说我名,而不解我如来异名。大慧,或有众生,知我如来者,有知一切智者,有知佛者,有知救世者,有知自觉者,有知导师者,有知广导者,有知一切导者,有知仙人者,有知梵者,有知毗纽者,有知自在者,有知胜者,有知迦毗罗者,有知真实边者,有知月者,有知日者,有知主者,有知无生者,有知无灭者,有知空者,有知如如者,有知谛者,有知实际者,有知法性者,有知涅槃者,有知常者,有知平等者,有知不二者,有知无相者,有知解脱者,有知道者,有知意生者。大慧,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,不增不减,此及余世界,皆悉知我,如水中月,不出不入。】
这一段在强调:体本是一,而有多种名号。虽有多种名号,其实本性不出不入,不增不减。如是大慧,解释一下:我于此娑婆世界,娑呵世界就是翻译的音,就是娑婆世界,有三阿僧祇,阿僧祇就是无央数,就是十的四十七次方年,叫做阿僧祇。有三阿僧祇,就是三乘以十的四十七次方年,百千名号,愚夫悉闻,各说我名,而不解我如来异名。名字虽是无数,而我如来,它的体是一,而不了解是如来不同的名称而已,它的体是一。所以明本心、见本性,是多么地重要,因为那个是最重要的核心,是体啊。
大慧,或有众生,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如来,知我名为如来;有的众生知我的名字,叫做一切智者;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佛;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救世者;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自觉者;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导师者;有知广导者;有知一切导者;有知僊人者;这个“僊”跟那个“仙”,在经典里面,僊人是指菩萨修行,不是那个“仙”,不一样喔!这个“僊人”,在经典里面这个“僊人”是指忍辱僊人,是指菩萨的意思。有知僊人,那么成就佛道也称为僊人。有知僊人者;这个僊就是我们拜的那个天仙,那个仙字一模一样。有知僊人者;有的知道佛的名号叫做梵者,梵就是清净,绝对的清净;有的众生知道佛的名号叫做毗纽,毗纽就是自在天,就是那罗延,那罗延天的这个别名,叫做自在天,就是有的知道佛的名号就是自在天,就是毗纽,那罗延天的别名;有的众生知道佛的名号又叫做自在者;那么有的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胜者;有知迦毗罗,迦毗罗是佛出生地,迦毗罗城;有知道真实边者;有知佛又叫做月(者);有知日者;有知主者;有知无生者;有知无灭者;有知空者;有知如如智者;有知谛者;有知实际者,实际就是真如实际;有知法性者;有知涅槃者,涅槃就是不生不灭;有知常者;有知平等者;有知不二者;有知无相者;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解脱;有知“道”者,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“道”;有知意生身者,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意生身者。
大慧!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,其体本来就没有增减,此以及其余的世界,皆悉知见我的名号,应化如水中月,水中月比喻众生的心,月呢?比喻佛的应身,如水中月,水比喻众生心,月比喻佛的应身,虽然佛有来到众生前面,但是其实佛不出不入,从这个角度说,佛其实并没有来接引任何的众生,也方便说佛确实有来接引众生。
【注释】“娑呵世界”:即娑婆世界。义为堪忍。意思就是很苦,但是还可以稍微忍耐一下,就过了,还可以成就佛道,堪忍啊!以此世界众生堪忍痛苦,不求出离故。今天报导了一个很不幸的一个小女孩,十四岁,跟男朋友,这个小女孩还是资优生,跟这个男朋友吵架、吵架,谈这个恋爱,谈得火热。结果那个男孩子好像有意要跟她分手,要分手啊。这个男孩子不太懂得处理感情,跟她分手,结果这个资优生小女孩跑到几层楼上面,直接就跳楼,只有传简讯给他:祝福你。这样子就……十四岁,十四岁的小女孩。所以,讲到这个的时候,爸爸妈妈还是要小心一点就是,有时候小孩子在外面的生活稍微还是要注意一下,但是这个也很难讲,有的孩子你讲他根本就不听。我们讲到这个堪忍、痛苦的世间,这个世间其实爱与被爱都是一种煎熬,都是痛苦。但是呢?因为众生生活在这个苦的世界里面麻痹了,他没有办法觉悟,麻痹了,他不觉悟,因此他不感觉是苦,可是呢?碰到境界的时候,就像这个小女孩,苦就出来了,克服不了。这样十四岁,你也叫来,开示:小姑娘,万法空无自性,看开一点,有也不可著,无也不可著,万法不可得,她怎能理解你在说什么呢?十四岁的小女孩,她爱不到:我就死给你看,我就是死给你看。这样小生命就是这样结束了,这样不是很可惜吗?你就知道我们这一辈子不学佛,生命有多悲惨!碰到能够出家的因缘,千万不要空过。
“阿僧祇”:梵语Asamkhya,译为无数或者是无央数。“阿”,为无;“僧祇”,为数。阿僧祇为数之极,若以万万为一亿,一万乘以一万,就是一后面八个零,就是一亿,以亿万为一兆来计算,则一阿僧祇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。就是八个万就对了,八个万,吓死人了,一千后面八个万,一个万有四个零,不是八万,打麻将那个八万,一个万是四个零,四八三十二,然后再加上一千,一直乘、一直乘,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,再多个兆,那就知道很长很长。以数学方式表之,即为:1047,念过数学都知道,10后面四十七个零,亦即10后面再加四十七个零。
“而不解我如来异名”:而不了解彼等诸名,皆为我如来之异名;亦即,名虽无数,而我如来体实一。“僊人”:“僊”同“仙”。其实就是等于菩萨的意思。我们看的经典,经典讲的仙人,就是菩萨,当然这就是佛的名字,又称为仙人。“毗纽”:梵名Visnu,又作为韦纽,微瑟纽,为那罗延天或自在天之别名。“迦毗罗”:佛生于此城,故以城为名。“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,不增不减”:如是多之名号,只要举出一名,便摄诸法名;而名号虽多,体无增减:在多不增,在一不减。“如水中月,不出不入”:月比喻为佛应身,水比喻众生之心:若众生心净,如来即应现,如月出现于水;这句很重要,修学佛道的人或者是求生净土的人,心一定要清净。诸位!修学净土的人,只有念佛还不是办法,念佛一定要使心清净,那个清净心来念佛,月就显现,所以你不要追着佛号跑,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搞得非常地清净,佛自然于中显现,不要求佛也显现,因为你心清净,身净、语净、意净嘛,佛何有不现的道理呢?修净土法门的人这个道理不懂啊。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心不清净、妄想一堆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佛怎么都显现不出来?对不对?因为都充满着妄想啊,夹杂妄想而修,这个怎么会是专修呢?然而月实在是空,而其影相却普现于一切净水中,月实不从空而下,故是“不入”,亦不离水而能得见,故是“不出”。所以,佛的法身,犹如水中月,不出不入,所以佛并没有来接引众生,法身佛并没有来接引众生;应化身,方便说来接引众生。
【义贯】“如是大慧,我于此娑呵世界,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”,诸“愚夫”虽“悉闻”,亦悉“各说我”之“名”号,然“而”却“不”知“解”彼等诸名皆系“我如来”之“异名。大慧”,其中“或有众生,知我”名为“如来者,有知”我名“一切智者,有知”我名“佛者,有知”我名“救世”间“者,有知”我名“自觉者,有知”我名“导师者,有知”我名“广导者,有知”我名“一切导者,有知”我名“仙人者,有知”我名“梵者,有知”我名“毗纽者,有知”我名“自在者,有知”我名“胜者,有知”我名“迦毗罗者,有知”我名“真实边者,有知”我名“月者,有知”我名“日者,有知”我名“主者,有知”我名“无生者,有知”我名“无灭者,有知”我名“空者,有知”我名“如如者,有知”我名真“谛者,有知”我名“实际者,有知”我名“法性者,有知”我名“涅槃者,有知”我名“常者,有知”我名“平等者,有知”我名“不二者,有知”我名“无相者,有知”我名“解脱者,有知”我名“道者,有知”我名“意生”身“者。大慧,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”,如来名号虽多无量,法体实一,在多“不增”,在寡“不减”,于“此”土“及”其“余世界”众生,“皆悉知”见“我”之应化,而我实“如水中”所现之“月,不出、不入”,不来不去。
【诠论】佛之所以如是多名者,以诸佛如来,及诸大菩萨,皆以种种形游诸国土,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度化之,如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华严经》等经中皆广说。是故众生皆以己所见者,而名如来,故如来有如是多异名,然其体乃一,亘古湛然,圆明寂照,此则佛之不可思议境界也,唯佛及诸大菩萨方能了知。
962页【彼诸愚夫,不能知我,堕二边故;然悉恭敬供养于我,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,不分别名,不解自通,计著种种言说章句,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,不知如来名号差别,如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,不解自通,会归终极,于一切法,随说计著。】
解释一下:彼诸愚夫,这个愚夫之所以“不能”了“知我”,不能彻底地了解如来,堕二边,因为掉进有见、无见、断见、常见,但是呢?都悉恭敬供养于我,也就是对无上甚深的道理,实在是不懂,供养容易嘛,供养的东西布施出来,请佛享用嘛。那个是比较简单。所以说啊,法供养就比较难,法供养是法身慧命,这个他很难理解,但是要供养这些吃的东西,香花、水果这个就简单了。然悉恭敬供养于佛(我),就是对如来的不生灭甚深的道理,生而不生,不生而生,难以理解,但是都供养佛。虽供养于佛,而不善解知辞句之义理,什么中不生不灭?不善于了解,不生不灭的体也不了解,不分别名就是不善分别众名。不解自通就是不解如来法的自性自宗通,就是明心见性,即心是佛的道理不了解,即心就是自性,就是佛,不解自宗通,就是不了悟自性本来就是佛,计著种种的言说章句,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,无性就是断灭见。不生不灭,什么都没有啊,什么都没有,可是具足般若。不知如来名号有种种的差别,就像释提桓因也叫做因陀罗,又叫做释迦,又叫做不兰陀罗,这个就是帝释天的别名,一切众生不解如来的法身自性宗通,却见到种种的差别。种种差别其实会归到最后,终极它是一个体性的,众生不了解这个,不了解如来的法身自性宗通,却见到种种的差别。虽见到种种的差别,有智慧的人会会归终极之一体;但是众生凡夫不一样,于一切法随说计著,其于各自差别之相不了一实相,随说计著,计著种种的差别相,而不了种种的差别相是空相,是空相,不知道。
【注释】“不解自通”:不解如来法身之自性宗通。“会归终极”:种种差别之名实皆会归于终极之一体。【义贯】“彼诸愚夫”之所以“不能”了“知我”者,为由于“堕二边”邪见“故;然”彼亦“悉恭敬供养于我,而不”能“善解知”如来所说“辞句”之“义趣,不”能善“分别”众“名”,而不知多名一体之义,“不”能“解”了如来法身“自”性宗“通”,而但“计著种种言说章句”,取著差别名字之相,然“于”究竟“不生不灭”之法体竟“作无性想,不”能了“知”佛“如来”种种“名号差别”之相,实为一体,“如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”等,乃帝释之种种差别名,而帝释体实一,以诸凡愚“不解”如来法身“自”性宗“通”,“会”种种差别名“归”于“终极”之一体,愚夫以不解此,故“于一切法,随”言“说”而“计著”其各自差别之相,不了一实相。
诸位啊,计著差别相有什么不好?计著于差别相,就是你把你的清净心统统交给假相,生命不属于自己的。为什么?计著其各差别相,就是简单讲:你的烦恼不断,你的生命被烦恼所占据,你割舍不下这些差别相,不晓得差别相就是空相,不知道,所以会起种种贪嗔痴,起种种贪嗔痴,就是把你的生命交给别人,交给假相,了解生命真相的人,是把假相回归到真如真相。我们迷惑的众生,是把真如真相却交给了假相,所以你自己检视一下,你今天一样在起伏,已经在动念了,你没有真实的生命,喔~又掉进去相的陷阱了,又掉进去观念的陷阱,又掉进去能所了。
963页【大慧,彼诸痴人作如是言:义如言说,义说无异;所以者何?谓义无身故,言说之外更无余义,惟止言说。大慧,彼恶烧智,不知言说自性,不知言说生灭,义不生灭。大慧,一切言说堕于文字,义则不堕,离性非性故,无受生,亦无身。】
大慧!彼诸痴人,这个愚痴的人作如是说,义,义理正如言说,言说就是义理嘛,义理就是言说嘛,义跟言怎么样,说无异,义跟种种的言说,义、说,这是两个,义理跟言说,无异就是无有别异,义理就是言说,言说就是义理。所以者何?还自己解释一下,一般众生谓这个义无身故,义,义理,它并没有像身体这样的一个相,义理没有体相,义理只是讲讲道理,没有体相,意思就是义理并无身,这个身就是体相,义理只是讲理而已,没有相啊,所以这个身就是相的意思,义是无相的,义是无体相的,言说之外更无余义,凡夫愚痴人都是这么讲,言说之外就是更无余义,言说就是义理,义理就是言说,惟止于言说,因此在言说里面一直打转。学佛的人这样子很悲哀的,叫做入海算沙,背了很多的名相,临命终的时候用不出来,烦恼来的时候用不出来,完全用不出来,看起来像学佛的一个大通家,可是碰到一点委屈,哇!~批人、骂人、攻击人毫不留情,这个就是对于真实的义理不了解,言,停留在于言说,惟止言说。
大慧!彼恶就是恶知见,烧毁了,烧就是灭了正智。彼恶烧智,彼恶知见烧灭了正智,不知道言说自性本来是空,语言本来是空,语言是显义理的——不生不灭的义理的,所以不知道言说是生灭相。而这个义理,无生的义理是不生灭相的。大慧!一切言说堕于文字,文字就是言说,文字就是有形的言说,言说就是无形的文字,所以文字为体,言说为用,则一切言说堕于文字,而义理则不堕,义理——无生之理,则不堕于言说、不堕于文字。因为义理是离有,还有离无,性就是有,非性就是无,无受生,那个“受”不看的话,就是无生,无受生就是无生,无受生当体即空,就是无生。亦无有身,意思就是也无有为之身相可以执著,也没有身相可以执著的意思。是故,这个实义,不在于有体相生灭的言说当中。
整段的贯串的意思是说:大慧!彼诸愚痴人作如是言说,义理正是如言说,义理与言说无有差别,无有异。所以者何?义理没有身相、没有体相,言说之外更无其他的义理,惟止于言说。大慧!彼恶知见烧灭了正智,不知道言说自性本空,不知道言说是生灭,而义理是不生灭的。大慧!一切言说堕于文字,文字言说,文字就是言说,言说就是文字,可是义理呢?所显的无生理则不堕于言说文字,所以义不堕于有性、无性,也就是无生,亦无身相可得、可执著。
【注释】“义说无异”:义与言说无有别异。“义无身故”:“身”,身相,体相。“言说之外更无余义”:除言说本身外,更无余处有义可得。“惟止言说”:“止”,住也,在也。谓义只在于言说之中。以有如是妄见,故彼愚人惟执言说,因此不能了义。“恶烧智”:以恶见烧灭正智。“不知言说自性”:不能了知言说之自性本空。“离性非性故,无受生,亦无身”:“性非性”,即有、无。以义离有无,故无受生,既无受生,即无生,若无生,则亦无体相可以执著,是故义不在有体相、生灭之言说中。意思就是无生之理,必须在实际的证悟圣人的心中显现,不在言谈当中。所以师父一直在强调,经验第一义谛,才是可贵的修行,只有在经典上看一看,只有在经典上说说,不真实地受用,是很悲哀的!就像我举那个例子,爸爸带两个儿子去无人岛,这个是很好的例子,真实让他懂得感恩。今天师父来讲经说法,也带领大家入于真实义,能够体悟到不生不灭的真正的境界,这个是可贵的经验第一义谛。
【义贯】“大慧,彼诸”愚“痴人作如是言:义”正“如言说,义”与言“说无异;所以者何?谓义无身”相(体相)“故”,是以除“言说”本身“之外,更无余”处有“义”可求,义“惟”住“止”于“言说”之中,故彼愚人惟执言说,反为言说所障,不能了义。“大慧,彼”愚夫以“恶”见而“烧”毁正“智”,故“不”能了“知言说”之“自性”本空,“不知言说”音声之相为无常、“生灭”之法,而“义”乃“不生灭。大慧,一切言说”皆“堕于文字”,而“义则不堕”任何处,以义为“离”有“性非”有“性故”,本“无受生,亦无”有为之“身”相可执,是故实义不在有体相、生灭之言说中,是故不应于言说中取著、虚妄分别。
964页【大慧,如来不说堕文字法,文字有无不可得故,除不堕文字。大慧,若有说言:如来说堕文字法者,此则妄说,法离文字故。是故大慧,我等诸佛及诸菩萨,不说一字,不答一字;所以者何?法离文字故;非不饶益义说;言说者,众生妄想故。大慧,若不说一切法者,教法则坏;教法坏者,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;若无者,谁说为谁?】
解释一下:大慧!如来不说堕文字法,如来不堕于有无,文字的有无,是绝对不可得的,所以简单讲,佛所说的法是离于有无的,所以说如来所说的法,如来也不说堕于文字法,文字有跟无是不可得的,除不堕文字,除了那一些不堕于文字的大菩萨以外,除了那一些不堕于文字、妄执的大菩萨以外,其余的一些权乘的或者是邪见、外道所不能知,除不堕于文字那一切大菩萨,其他众生都会妄执这些语言文字。
大慧!若有说言,如果有人这么说,如来说法也堕于文字法,这个是毁谤佛,此则妄说,如来所说的法是离于文字的。是故大慧,我等诸佛及诸菩萨,不说一字也不答一字。诸位!真如有所说吗?为什么不说一字?真如没有东西可以说啊,不答一字,自性的真如,佛证到究竟的真如也不不答一字,有问有答是生灭,有说有答是生灭,真如有生灭吗?真如没有生灭。所以,不说一字也不答一字。为什么?皆是真如故。真如离一切生灭见,离说离答。所以者何?法离文字故。真如法怎么会有文字呢?亦非不饶益众生而说,但是虽然法离文字,但是也不能说不饶益于众生,一定要利益众生,非不饶益于众生,意思就是要随义而方便说,方便说。言说者为破众生妄想,这些种种的言说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破众生的妄想。大慧!若不说一切法者,教法则坏,教是圣教,如果不讲经说法,这个圣教的法轮就会被摧毁,因为外道越来越强,教法则坏就是圣教法、法轮就会败坏,圣教法轮一败坏,教法坏,如果教法坏者,这个圣教法轮便断坏,圣教法轮则坏。那么圣教法轮坏的话,则无诸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。
在这里要问一个良心话,如果不弘法、不利生,在座诸位!十年前的你跟亲近讲堂十年后的心境,你自己扪心自问,受用吧?(师父伸出大拇指)受用,当然受用。以前烦烦恼恼,现在,啊!~过的日子完全不一样,完全不一样。以前百般地计较,斤斤计较,晚上都睡不着,嗔恨心,想到就气,现在火气没了,过的日子也没有贪嗔痴了,这个就是弘法利生的功德利益,辗平一切众生的烦恼。为什么要大转法轮、大转法轮?法轮什么意思?大转法轮什么意思?轮可以压平一切,法轮可以压平你一切的烦恼,我、法二执,所以要转动法轮。所以大家,你只要做一件、两件简单的事,佛教就绝对兴盛:一、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同时用平等心赞叹护法居士,这第一点。法要传开来,不赞叹三宝、居士,你法怎么传呢?我攻击你、你攻击我,法会兴盛吗?不可能。第二、要倾全力推广正法。在最短的时间里面,有能力的有钱出钱、有力的出力,听过的法宝不要自私,供养出去。或者是你有钱可以助印,这个大转法轮。两件事情积极地做,佛教在瞬间就爆炸,就爆炸,还不是兴盛而已呢,会爆炸呢。大家都发大菩提心,哪怕佛教不兴盛啊?所以但看我们佛弟子有没有志气,有没有骨气。如果佛弟子大家都有志气,都有骨气发大菩提心,用无比坚定的愿力,金刚非坚,愿力惟坚,强大的愿力,那佛教哪有不兴盛的?指日可待,正法重现,指日可待。
若无者,如果没有三乘,没有佛以及三乘的圣人出兴于世,谁说,就是谁能说法。对不对?为谁,又为谁而说法呢?是不是?若无就是,若无佛及三乘圣人出兴于世,谁能说法,又为谁而说法。所以我们知道法离文字,但是我们还是要借重文字、言说来弘传正法。
【注释】“除不堕文字”:然此文字之有无不可得,离于有无之深义,唯除不堕于文字妄执之菩萨外,其余权小之人皆不能了知。“法离文字故”:法性本离于文字。“我等诸佛及诸菩萨,不说一字,不答一字”:诸佛及菩萨,究竟无有说示,故不曾说一字,亦不曾答一字,法体离言故。“非不饶益义说”:法虽离言,不可以言语道,然诸佛菩萨亦非不为饶益众生,随义而说。“言说者,众生妄想故”:然此等无说之说者,乃为破众生之妄想分别故。若众生无妄想,则如来亦无言说。“若不说一切法者,教法则坏”:若诸佛菩萨绝然不说一切法者,则圣教法轮便断坏。“教法坏者,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”:若圣教法轮断坏,则无诸佛与三乘圣人得出兴于世。此谓:理本绝言,然当机对缘可说,说即成教;若有缘而不说,则教法不立;教若不立,则大小乘人皆无修证之分,云何有人得开悟、出离生死,乃至成佛?“若无者,谁说为谁”?:若无佛与三乘圣人出兴于世,则谁能说法?为谁而说?以无三乘人,则不但无人能说,即有所说,亦无人能听,以法皆由人而兴故。所以,就是要实际地、脚踏实地地去推广,不可以空谈理论;就是做,就对!
【义贯】“大慧,如来不说堕”于“文字”之“法”,以“文字”之“有无”乃“不可得”,离于有无“故”。然此深义,唯“除不堕”于“文字”之菩萨外,其余凡小皆不能了。“大慧,若有”人“说言:如来说堕”于“文字”之“法者,此则”为虚“妄”之“说”,以“法”性本“离”于“文字故”,是故如来说即无说,因此如来说法,不堕文字。“是故大慧,我等诸佛及诸菩萨”,实“不”曾“说一字”,亦“不”曾“答一字;所以者何?”以一切诸“法”之性本“离”于语言“文字故”;法虽离言,不可以言语道,然诸佛及诸菩萨亦“非不”为“饶益”众生,随“义”而“说”一切法。然此等无说之“言说者”,乃为破“众生”之“妄想”分别“故。大慧”,法虽离言说相,然诸佛菩萨“若”绝然“不说一切法者”,圣“教法”轮“则”会断“坏”;若圣“教法”轮断“坏者,则无诸佛菩萨、缘觉、声闻”得出兴于世;“若无”佛与三乘圣人出兴于世“者”,则“谁”能“说”法?“为谁”而说,而建立圣教,度脱有情哉?(以无法则无人,无人则无法故。是故若不说法则无圣人兴,无圣人兴则法轮断灭;法轮断灭,则众生沉沦!)
所以诸位!佛法是我们灵性当中最重要的阳光,见到了佛法,就是见到了生命的希望跟生命的阳光。祝福大家,同时一定要配合三宝,出家、在家,一定要好好地推广正法。我们下个礼拜29日、30日要上课,要上课。
好!诸位,请合掌。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。好!下课!(未完)
楞伽经 127:你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,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往生
楞伽经 128:法身意思就是:得大解脱、得大自在,证量的解脱境界